
醫生巡房時間的重要性分析:從一段真實故事談起
在港島一間繁忙的醫院裡,有位資深醫生每天下午固定走進內科病房,這段「醫生巡房時間」既有制度性,也充滿人情。他會先在護士站簡短交代,再逐床停下,輕聲問候、觀察病人神色,順便和家屬聊幾句,讓緊張的氣氛稍稍放鬆。那種面對面的交流,往往比單看報告更能發現問題。
從故事中學習的寶貴教訓
從這個場景可見,穩定的醫生巡房時間能提升團隊溝通效率。當巡房有固定節奏,護士、藥劑師與物理治療師更容易配合,診療計劃也能即時調整,病人康復速度和滿意度自然提高。此外,適當延長一些巡房時間,讓醫生有機會細聽病人敘述,往往能捕捉到隱藏的症狀或心理需求。
為了優化巡房流程,建議採用幾個簡單方法:一是把每天的醫生巡房時間列入日程表,明確告知病人與團隊,減少等待與誤解;二是在巡房前由護士整理重點情況,讓醫生能把有限時間用在關鍵決策上;三是利用短會議(huddle)在巡房前後同步資訊,避免重複查詢;四是鼓勵床邊教育,簡短說明治療方向,增強病人參與感。
最後,文化層面也很重要。在香港醫療環境裡,一句溫暖的問候或一句解釋,都可以建立信任。把巡房時間視為診療的重要一環,而不是單純的例行公事,對醫護團隊與病人都有實際益處。合理規劃與溫和溝通,能讓每次醫生巡房時間兼具效率與同理心,成為提升療效與病人體驗的關鍵。